
人文环境
天生丽质的自然环境优势、亚洲论坛的巨大影响力、高端医疗旅游配套加码布局,博鳌从一个纯美的“世外桃源”,升级成一个“博鳌小镇”。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(以下简称“先行区”)、博鳌医院、博鳌机场、环岛高铁等大配套相继投入使用,助力博鳌打造健康疗养胜地、海南“世界健康岛”。博鳌的医疗旅游产业颇具发展潜力。中-央在海南三十周年庆典之际,宣布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,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。
民族
海南也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,主要民族有汉族、黎族和苗族。海南语(Hainanese)以文昌话为标准,在学术界称为海南闽语,是海南岛上常见的方言,海南人与闽南人可以沟通。在海南900多万人口中,使用海南话的人数约有600万,加上海外琼属汉族华裔等,实际使用人数近1000万。
海南最早的民族——黎族

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,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。大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,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,通用汉文,1957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,信仰仍处在原始宗教阶段。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、保亭、三亚、乐东、东方、昌江、白沙、琼中、五指山等县市,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、儋州、屯昌、琼海等县市以及贵州等省。
黎族人民在解决温饱的同时,还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热带水果、热带作物、冬季瓜菜的特色农业,大大拓宽了致富门路。香蕉、芒果、荔枝、龙眼等热带水果在黎族地区已逐渐形成基地化、规模化、商品化生产态势;橡胶、椰子、腰果、剑麻、咖啡、南药等热带经济作物已成为黎族地区的优势产业;冬瓜、毛瓜、甜瓜、豆角、西红柿、辣椒等冬季瓜菜种植已达200多个品种,除供应本地外,还远销岛外和出口港澳等地。
黎锦:黎族非遗文化

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。有悠久的历史。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。黎锦的特点有很多如:制作精巧,色彩鲜艳,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,图案花纹精美,配色调和,鸟兽、花草、人物栩栩如生,在纺、织、染、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。黎锦以织绣、织染、织花为主,刺绣较少。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。这些染料色彩鲜艳,不易褪色。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,创造了多种织、染、绣技术。比如,白沙县黎族人民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,制作精美,多姿多彩,富有特色,有海南"双面绣"之美称。
从历史的长河中,黎族织锦艺术充分显现了黎族妇女的创造才能和艺术造诣。一件艺术珍品的完成,可以说是黎族妇女的心血和结晶,也是黎族妇女智慧的集中表现。作为黎族织锦艺术,它不仅反映了制作者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水平,更难得的是,它作为爱情的纽带,精神的寄托,反映了黎族姑娘对幸福有着无限向往和追求。

海南陶艺文化


黎族原始手工艺制陶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,传承至今也已有超过六千年的发展历史。在古时候,黎族村民制作的陶器除去家里自用以外,还可以拿到附近的市场进行交易。
黎陶,是海南黎族人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,它完整地保存了最古老的工艺特点,用手制、篝火焙烧的原始方法烧制出一件件造型古朴、色彩单纯的土陶,记录着黎族的生活习俗及制陶史,黎陶也因此被称为民间文化历史的“活化石”。
黎陶用的土,就是海南的土,这个与景德镇的土不一样,海南的土质很软,塑性感很强,所以做造型很快。土和好后,取出一块泥团拿到板凳上,铺压成薄饼状以后,然后上机器。2分钟的时间在手里就出来了一个花瓶。海南黎陶是生火烧陶,现在都比较环保了,做好的陶坯还要晒上6至8天,完全晒干后,才开始烧陶。黎陶用的土主要为高岭土,陶土质地细腻而富有黏性,且多见于田地、山里,采制陶用土,需要挖3米至5米深。制陶过程中,不能在水中撒盐,否则容易炸裂。用清水和泥,通过拍片、捏制、画图,将陶坯做好之后,还要在阳光下晒上7天至10天,等陶坯晒干之后,再堆起柴火,将陶坯放在火上进行烧制。
简约的器型,斑驳的纹理。这是来自先祖的馈赠,对于黎族人来说,只要生活还在继续,火与土的共舞就永远不会停歇。